中文

English

跟随尊龙凯时探索BTK药物靶点

发布时间:2025-08-04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尊龙凯时蛋白,全名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隶属于TEC家族的蛋白质。BTK在B细胞的发育和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跟随尊龙凯时探索BTK药物靶点

蛋白结构

BTK由776个氨基酸组成,含有多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从N端到C端依次为:PH(pleckstrin homology)结构域、TH(Tec homology)结构域、SH3(Src homology 3)结构域、SH2(Src homology 2)结构域及激酶结构域(SH1)。

功能特性

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凋亡和迁移。抑制BTK的活性会产生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激活后的BTK能够通过下游的PLCγ2、NF-κB等途径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此外,BTK在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Fc受体信号传导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BTK抑制剂的发展

伊布替尼是最早由Celera公司开发的BTK抑制剂,后因公司战略转型转让给Pharmacyclics。2011年,强生旗下的杨森制药通过先期支付15亿美元获得了与Pharmacyclics的合作开发权。伊布替尼于2013年在美国上市,成为首个BTK抑制剂。它能够与BTK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Cys-481)不可逆结合,从而抑制其磷酸化和酶活性。上市之后,伊布替尼迅速成为“重磅炸弹”,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4759亿美元。

伊布替尼在2013年获得突破性疗法资格,专门用于治疗已接受过其他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癌患者。其临床试验显示在111名患者中,总应答率为65.8%,完全应答率达到17%,持续应答时间中值为175个月。在这一领域,伊布替尼的高总体应答率使其成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及其它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选择。

后续BTK抑制剂

2016年,Acerta制药研发的Acalabrutinib被阿斯利康收购,成为第二款获得突破性药物资格的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在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瞩目的结果:总应答率高达80.6%,完全应答率为39.5%。相较于第一代抑制剂伊布替尼,Acalabrutinib的选择性和靶向特异性更高,对BTK的效价显著增强,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尊龙凯时坚持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创新,致力于提升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随着BTK抑制剂的不断发展,新一代药物如Acalabrutinib和赞布替尼不断涌现,展现了更广阔的市场应用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公司如尊龙凯时,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抗体、蛋白及试剂盒等产品和服务方面,将继续发挥骨干作用。